| 明博MINGBO(中国) | > 明博在线官网 > 专题报道 |
【海外故事】团结的棉花之路战士 |
||||
|
||||
|
在遥远而神秘的中西非贝宁,有一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,这里是公司贝宁棉花之路项目的建设前线。而我,作为一名刚毕业几个月的大学生,怀揣着热忱与梦想,加入了这支团队,踏上了人生中最具意义的一段旅程。 当飞机降落在科托努机场,湿热的风裹挟着大西洋的海味扑面而来,像一记闷拳,把我从校园的象牙塔砸进了现实的非洲大地。拖着20公斤的行李,我来到了“棉花之路”项目营地——一片建在芒果林间的“小王国”。夜色中营地大院里升起的国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,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这里的使命与担当。 异国师徒情 初来乍到,我被分配到路缘石作业队。师父燕飞是个41岁的山东汉子,有十多年的海外项目经验,为人沉稳寡言,却句句在理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夜幕,我们便带着当地雇员和设备,穿梭在这片红土上,测量、放线、安装、复测——每一个数据都精确到毫米。汗水顺着额头滴落,被红土地瞬间吸干,只留下白色的盐渍。 可当复测完240块缘石的顶面高差全部控制在毫米范围以内时,师父那一句“这才是中国质量!”让我所有的疲惫瞬间化为喜悦。那一刻,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建设者的骄傲。每晚回到宿舍,师父都会耐心指导我如何与当地工人沟通、如何规划次日任务、如何与各部门协作。一个月下来,我已有了很大进步,也和同事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。 齐心护我康 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。那段时间因为高温与劳累,我突发高烧,浑身无力。起初以为只是小感冒,没想到体温一度飙到40度。人生地不熟的异国夜晚,我心里不免有些慌乱。可就在这时,身边的同事们成了我最坚实的依靠。深夜十一点,张师傅还在为我用毛巾物理降温;项目领导也特地嘱咐我: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安心养好病,别怕。”凌晨一点,侯师傅仍拿着体温计守在我床边。侯师傅拍着我的肩说:“在这地方,别怕,我们就是你的家人。”那一刻,我心里涌上一股暖流——原来家不止在故乡,也可以在同一片工地的灯光下。 厨师知道我胃口不好,养病期间特地为我煮粥,鼓励我多吃点、快点好。那一碗热粥,不仅暖了胃,更暖了心。正是在这样的守护中,我很快恢复了健康,也更加体会到“棉花之路战士”之间深厚的情谊——我们不只是同事,更是彼此的家人。 所谓“战士”,不只是战风斗雨的人,更是彼此守护、携手前行的人。 雨夜救车,众心为一 漆黑的雨夜,暴雨如注,泥水溅得看不清前路,为了第二天的砌石护坡可以正常进行,我通常需要至少提前一天准备好要用的材料,而就在那天,恰逢雨季的最后一场大雨,大雨冲刷着道路,红土变得泥泞难行。我压着自卸车,装着一车石子,往工作面上运输,就在快到的时候,因为要和前车错车,自卸车的轮胎陷进了湿滑的泥坑,车身斜在路边,发动机发出低沉的哀鸣。雨水拍打在车窗上,我心里一阵慌乱。我立刻联系杨师傅,电话里传来他的的声音:“别急,我来了!”十几分钟后,挖掘机和装载机的灯光穿透雨幕,照亮那片泥潭。杨师傅跳下车,脚踩进泥水中齐脚踝,指挥着救援。看着他冒雨指挥、泥水溅满全身,我的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。 而现在,再走这条已经大部分通车的主路,看着泥泞的道路一点点变化,一层层石子与沥青铺平,再也不用担心下雨误车,不用担心午饭能否按时送到,从焦虑不安到心底踏实。每一寸进步,都凝结着我们棉花之路战士的汗水与团结。 真正的精度,不止在毫米之间,而在彼此回头的那0.1秒——你跌倒,总有人伸出手。离家万里,我反而更懂得“谢谢”二字的分量——因为任何语言在团结的棉花之路战士面前都显单薄。 于是我把这段经历折进行囊:世界再大,大不过并肩的肩;困难再多,多不过我们紧握的双手;未来再远,远不过下一声“多谢”。带着这些信念,我随时可以再次出发,哪怕前方是风雨、是孤独、是荒原。 我知道,只要我们记得我们是团结的棉花之路战士,我就不是一个人在修路,我是在把世界,一寸寸,修回自己心上。 我举起安全帽,对着芒果林轻声喊: “看,那条被夕阳焊接的路—— 一头连着非洲草原, 一头连着中国心脏; 我们在中间, 像钉子,也像桥梁。 我们,是团结的棉花之路战士—— 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让光亮延伸。” |
||||
| 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